【回眸发展之学生工作篇】铁心聚力谋发展 思政引领育新人
2022-08-28 10:03
学校第五次党员代表大会以来,我校学生工作始终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导,全面贯彻落实习近平总书记关于教育的重要论述精神和中央、省委决策部署,围绕立德树人根本任务,以党建思政、学生服务、资助育人、心理健康等工作为抓手,不断开创学生工作新局面。
2015年以来,入选教育部思想政治工作司高校思想政治工作培育建设项目2项,全国高校思想政治工作研究文库1项;以江西最好名次获评全国高校辅导员职业能力大赛一等奖;获评“感动江西教育年度人物”1人、全省高校“最美辅导员”3人、“最美大学生”3人;获批全省“三全育人”综合改革试点院(系);获评全省“一站式”学生社区综合管理模式建设试点高校,获省领导高度肯定。
坚持高位推动,体制机制建立健全
领导率先垂范。全体校领导带头联系班级,围绕学生学习生活,定期组织开展主题班会、思想政治工作体验日等活动,每学年至少参与2-3次班级集体活动。
优化顶层设计。构建了以《关于进一步加强学生工作的若干措施》为纲,以《辅导员管理办法》等为支撑的“1+N”制度体系。
政策资源倾斜。设立了专职辅导员岗位津贴、思政建设专项奖励等鼓励争先冒尖;实施“四个提升计划”,持续推动辅导员队伍素质提升。
围绕立德树人,党建思政出新出彩
打造了以“党史+铁路”为主线的“五红”学党史活动。“五红”即信仰红、铁路红、赣鄱红、青春红、家乡红,被中央党史学习教育官网、新华社、《中国教育报》、江西卫视《新闻联播》、省委教育工委《思政前沿》等播发、刊载。
《中国教育报》头版报道学校以“五微”为载体,深入推进学生党员“两学一做”学习教育的主要做法和成效。
构建了“五微一体”学习模式。深入开展“微党课、微生活、微评论、微心声、微故事”教育实践活动,运用抖音、微博、公众号等新媒体平台,推送“五微”作品计4000余篇,参与人数覆盖2万余人。《中国教育报》头版以《华东交通大学:特色“五微”打造五彩“两学一做”》为题,报道了学校以“五微”为载体,深入推进学生党员“两学一做”学习教育的主要做法和成效;“华交学工”公众号精品栏目《微思政》获教育部“全国高校优秀网络栏目”精品奖。
完善党建“三化”平台。建成了集入党宣誓厅、党建成果展示厅、支部活动厅、微党课演播厅、党课小教室及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图书阅览室等为一体的党员活动中心,实现了网上预约,全校共享,入驻量达5000余次,覆盖全校学生党支部。
深入开展“红色走读”。2021年,实现了“云游”作品优秀团队、党史故事竞赛、实地走读成果、红色走读优秀团队等所有评选项目的“全满贯”。
深化组织育人,服务效能提振提升
开创网格化的学生党员志愿服务模式。引领全校学生党员充分发挥先锋模范作用。“华交先锋——组织育人新模式”获评2021年全国高校思想政治工作培育建设项目,“华交先锋”学生党支部获评全国党建样板支部。
“华交先锋”学生党支部获评全国党建样板支部。
形成学生人才培养的样板试点。充分发挥天佑学院作为华东交通大学本科教育改革特区和试验基地的引领作用,积极探索育人育才和院(系)党建工作对接融合的有效模式,获批全省“三全育人”综合改革试点院(系)。
推动“一站式”学生社区建设。获评2020年江西省“一站式”学生社区综合试点高校,实施2021年教育工作开局项目《“复兴号”学生社区建设项目》方案,不断促进学生社区建设从管理到服务、从服务到激励的转变。省主要领导均莅临指导,视察党史学习教育沙龙活动。
推进党组织进宿舍工作。持续构建楼栋活动党支部、楼层党小组、党员模范宿舍“三位一体”党建模式,推动文明寝室创建。当前,支部进宿舍工作党员活动室建设共计25间、覆盖23栋学生宿舍楼,已有70个党小组进驻20栋学生宿舍楼。
注重学风建设,校风班风向善向好
充分传递仪式教育温度。以聚焦“两季”(开学季、毕业季),日常“三礼”(上课礼、升旗礼、家书礼)的特色模式,完善培育和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新机制,帮助学生扣好人生第一粒扣子,上好最后一节思政课,营造向上向善向学的良好氛围。
充分提升典型选树质量。创新推出“闪耀华交”校长奖学金评选、“星耀华交”校园形象大使选拔、“荣耀华交”年度颁奖,组织推荐学生参加全省选调生选拔等方式,涌现了“中国青少年科技创新奖”获得者、CCTV《我爱国防》总冠军、共青团十八大代表、世界大学生运动会冠军、全省“最美大学生”、全国大学生“小平科技创新团队”等一批具有影响力和号召力的优秀学生(团队)典型,形成树榜样、学榜样、做榜样的积极效应。
充分强化集体主义实效。注重以“詹天佑班”“茅以升班”为主体的人才培养示范班建设;打造纪律严明的国旗护卫队,承担着全校性庆典和大型活动中的升旗仪仗、升降旗等任务,形成示范带动作用。
聚焦资助育人,精准保障抓细抓常
构建了一套功能齐全的资助体系。围绕国家有关资助政策,形成了以“国家资助为主体、学校资助为辅助、社会资助为补充”的全方位、立体化的资助体系,确保了“奖、贷、助、补、减、缓、保、勤”八位一体的资助渠道。
形成了一批聚焦实效的育人品牌。针对在校家庭经济困难学生实际需求,以“微光计划”“勤工助学党员志愿服务岗”等为代表的一批资助育人项目成功落地,全面提升家庭经济困难学生的综合素质。
打造了一系列精准滴灌的暖心工程。形成了涵盖疫情专项慰问、端午慰问、暑期清凉慰问、中秋慰问、考研慰问、暖冬慰问、小年慰问、无声慰问等多系列的“暖心慰问工程”,每年覆盖近3万人次,在长期探索实践中形成了一套关注学生成长、体现人文关怀的特色体系,实现精准资助和精准育人的有机融合。
关注成长成才,心理健康筑根筑本
构建了心理健康教育体系。探索构建“十百千万”心理育人工作体系和“校-院-班-寝”四级“网格化”心理健康教育工作模式,获评2022年全国高校思想政治工作培育建设项目。
形成了系列可推广成果。撰写的《江西省心理健康教育调研报告》获省委主要领导肯定性批示;《2020年学生非正常死亡的报告》获省领导肯定性批示;专著《疫路愈心:抗愈心理手记》荣获江西省社会科学优秀成果二等奖。
强化队伍素质,育人成效可圈可点
打造了一支过硬队伍。实施了辅导员“四个提升计划”,连续3年获评全省高校“最美辅导员”“最美大学生”,入围全国高校辅导员年度人物1次,连续2年入围全国大学生年度人物;全国高校辅导员素质能力大赛连年获奖(一等奖1项、二等奖1项、三等奖2项),取得江西省最好成绩(全国第2名);连续3届获全省高校辅导员素质能力大赛一等奖;获全国高校思想政治工作优秀论文二等奖,连续3年获全省论文评选一等奖5项、二等奖8项。
我校教师获全国高校辅导员职业能力大赛一等奖。
建设了一批交流平台。获批全省高校首批辅导员“名师工作室”、专职辅导员队伍标准化建设试点高校、心理育人试点高校、心理健康教育与咨询示范中心等省级平台(项目);中国心理学会临床心理学注册工作委员会江西督导点落户学校,先后获评全国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工作先进单位、全省教育系统先进集体等荣誉。
探索了一条育人机制。构建“辅导员+班主任”双师育人机制,发挥教师团队优势,由一个导师团对接一个专业,形成协同育人共同体。